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 资讯列表 > 资讯详情
29 岁女生被诊断暴发性糖尿病住进 ICU。年轻人究竟该用怎样的方式“躲避”糖尿病的侵袭?

发布时间:2021-08-19       来源:稳糖

别再执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了!

 
近日,广州29岁的林女士患上了暴发型一型糖尿病,多脏器出现衰竭危及生命,直接住进了ICU抢救,而她入院前经常喝奶茶和各种甜品。
 
当林女士检查结果出炉时也震惊了众人:
 
林女士的血糖值高达38.86mmol/L,远远高于正常值(非空腹时≤11.1mmol/L)。她的血淀粉酶高达396U/L,正常值的范围是30-110U/L。
 
此外,林女士的血酮、血白细胞、pH值、剩余碱、乳酸、肌钙蛋白等指标均有严重异常,随时可能危及生命!
 
同时,林女士的腹部CT显示,她的胰尾部局部膨隆,周围脂肪间隙模糊,有可能出现了胰腺炎。但是,林女士的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为6.2%,处于正常范围内。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反映过去2~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,这个值的正常意味着林女士三个月前血糖稳定。(以上检查结果引自《广州日报:血糖比正常值高3倍29岁女子突发多器官衰竭》)
 
最终,林女士被诊断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,合并休克、胰腺炎、心肌炎等,生命危殆。
 

undefined




这条新闻一出,当即便引爆网络,成为了新闻头条,含糖饮料的危害与林女士的故事也成为了网友们讨论的热点

undefined

该话题阅读量达3.5亿,讨论3.1万次



话题“含糖饮料的危害有哪些”位居微博热门话题榜榜首
 
看到这样的新闻网友们不禁纷纷将自己代入其中,惊呼太可怕。但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并不只是奶茶的锅。

undefined



不禁让人好奇,奶茶甜品等含糖饮料喝多了就真的会得糖尿病吗?
 
事实上,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,糖尿病这种代谢性的疾病,病因还是比较复杂的。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、免疫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关。
 
但是我们在生活也最好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,如苏打水、果汁、柠檬水或运动饮料,因为这些饮料可以引起许多健康问题,如体重增加、患糖尿病、心脏病或中风。
 
而且由哈佛大学主导的一项发表在2019年3月《循环》的观察性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,即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早逝有关。
 
研究人员对两项大型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,这两项研究共纳入了11万多名调查对象,研究人员对这部分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,对他们30年以上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。
 
在研究期间,饮用含糖饮料越多的调查对象死亡的风险就越高。例如,与很少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,每周喝2~6杯含糖饮料的人早逝的风险增加了6%;那些每天喝两杯以上含糖饮料的人早逝的风险增加了21%,尤其是心血管疾病,这种影响对女性更为明显。每天喝四杯以上的含加工糖的饮料对早逝的风险也略有影响。最好的建议是避免任何类型的含糖饮料,加工糖饮料的饮用每天不要多于一种。
 
因此我们可以讲,对于新闻中的林女士来说,爱喝奶茶等饮料也只是她的悲剧的原因之一,更多的还是饮食习惯导致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问题。

 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
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.14亿,近年来不仅患病率在显著增加,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。但多数人对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还是了解甚少,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的认知迫在眉睫。
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糖尿病的一把利剑,日常应合理饮食,增加蔬菜摄入量,限盐,限酒,减少糖类摄入;控制体重、适量运动,超重和肥胖人群每天保持 2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

此外,吸烟和长期心情郁结会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。想要降低糖尿病的发生,戒烟和保持心情舒畅也是重要的因素。
除此之外,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。包括有糖尿病前期史、超重或肥胖、一级亲属有糖尿病、妊娠糖尿病史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年龄≥40 岁、缺乏体力活动、黑棘皮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、类固醇药物或抗精神病类药物使用史的成年人,都属于高危人群,需要重点注意。
除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外,还要及早筛查,定期监测,积极控制其他代谢性疾病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及早严格控制血糖,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。